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女性意识 觉醒 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2024-06-29 0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田野

【摘 要】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女性意识及女性地位的彰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时代的进步性,同时也决定了社会的开放程度。本文将围绕着《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几部重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来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女性意识变化过程进行透视。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女性意识 嬗变

中国古代,由于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状态,在政治、经济、伦理上,女性自我意识一直被遮蔽甚至被压制。男性一直掌控着文学作品的话语权,他们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女性仅仅是附庸品,她们的话语权在文学作品中被压缩、扼杀。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古典文学中没有女性意识。恰恰相反,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意识不但在文学作品中逐渐觉醒且不断嬗变,彰显着强烈的女权意识。

一、女性:封建道德的典范

元代以前,多数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刻画为封建时代女性的道德典范,她们是从男权视角出发,在三纲五常的礼法约束下设计出的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例如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虽然在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这部悲剧中,也能看到一些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同情和怜悯,但其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还没有真正觉醒。直到《西厢记》的出现,元代戏剧大家王实甫刻画的女主角崔莺莺勇于向残酷的封建礼教宣战,文学作品中她叛逆、智慧,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着充足的话语权。这样一个女性,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她象征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第一次真正醒悟。当然这种觉醒和元朝蒙古人统治阶级削弱儒家文化,不重视汉人传统伦理观有关。这就使当时的文艺知识分子敢于创作出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角色。

《西厢记》中崔母原本打算把崔莺莺也培养成遵从封建礼教的传统女性,她特地请一个老夫子对她进行教育。然而年轻的崔莺莺终于还是情窦初开,对爱情产生了向往,后来她与张生一见钟情,勇敢地爱上了对方,她对张生的爱虽然表面上看似冷静,内心却无比热烈。虽然也有很多顾忌,可她却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定,她们的爱情冲破了传统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教的婚姻观念。这种觉醒的、有深刻女权观的女性意识在元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所以才说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于是郭沫若才会评价《西厢记》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

不过元代作品《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在爱情追求中矜持又犹豫不决,也体现出了她女性意识在觉醒过程中的脆弱和不彻底。到了明代又一部作品的出现才象征着封建礼教下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这就是由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作品中女主人公杜丽娘对自己爱情的追求要比崔莺莺更为主动和坚决,她把对爱情的追求当作自己的基本权利,认为爱情首先是人性本能的需要,女人必须享有对男性的需求。这在《惊梦》中能看到,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一个向他求欢的男人,她却半推半就地同意了,享受了一场性爱。这是以前时代不曾也不敢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形象,随着明代后期封建时代内部萌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封建礼教已经无法彻底抑住人性,于是才有這个角色的横空出世。汤显祖用《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讴歌人性,用女性觉醒意识中最为张扬和大胆的特性,抨击了“存天理,灭人性”的传统伦理纲常。

三、女性意识与女性精神的觉醒

到了最后一个封建时代清朝,虽然封建礼教又戒律森严,但并不代表清代文学作品中没有女性意识觉醒。相反与前朝相比,女性意识在嬗变历程中有了更多诉求,更有深度。在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仅表现在追求爱情上,她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在《红楼梦》中,重点塑造了一群鲜活可人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地展示了女性高超的才情和高贵的品格。整个文学作品中,女性一直是文学作品叙述的焦点。这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中前所未有的现象,作者让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文学作品话语权。无论是才思敏捷的林黛玉,还是见识过人的薛宝钗,反对奴性的晴雯等等,作者都极力挖掘她们人性中的优点,显现她们不输于男子的才干和魄力。尤其对三小姐探春形象的设计:探春有着杰出的管理才能,她强烈要求能和男人一样去处理社会事务,渴望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作者正是通过设计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抨击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试图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男性对文学作品话语权的垄断,从而在文学作品中宣示女性意识的主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并没有被动地沦落为历史无意识语境之中,并没有完全牺牲掉自己的主体性。相反,女性意识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不断觉醒,不断突破。她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和对个性解放的勇敢追求,都将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宝贵的人文精神资源。

【参考文献】

[1]韦国兆.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和发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62.

[2]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嬗变——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J].北方论丛,2013(02):1-5.

[3]孙丽玲.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与发展[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01):53-57.

[4]蒋海霞.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嬗变女性意识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10期)2016-11-14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教育界·下旬2016年10期

教育界·下旬的其它文章教育戏剧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过程问题探究病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及防范策略英语翻转课堂初探《航空无线电设备检测》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